7月1日上午,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青马志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双峰县蔡和森纪念馆参观学习。纪念馆里,“向蔡同盟”移风易俗的故事给团队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团队成员参观蔡和森纪念馆
1920年5月,蔡和森和向警予在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婚。婚礼上,二人将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作编印成书,题为《向上同盟》,分赠给大家。随后,人们把他们的结合称为“向蔡同盟”。蔡和森和向警予两人反对旧式婚姻、追求自由爱情的共同理念,在当时被认为是“对传统的颠覆”。毛泽东于1920年11月26日致留法学友罗学瓒的信中说:“我听得‘向蔡同盟’的事,为之一喜,向蔡已经打破了‘怕’,实行不要婚姻,我们正好奉向蔡做首领,组成一个‘拒婚同盟’。”毛泽东所说的“拒婚”,是反对旧式的婚姻,追求自由的爱情结合。1980年5月,时年90高龄的许德珩同志作词纪念向警予,并为“向蔡同盟”做了注解:“五四运动后,妇女解放运动极为高涨,向警予、蔡和森二同志亦极为提倡。他们二人互相爱慕,结为夫妻。因提倡妇女解放,不称为结婚而称为‘向蔡同盟’。此亦当时大可纪念之盛事也,故记之于此。”
其实,婚礼从简只是他们独立精神的一个表现而已。1919年,向警予在湖南溆浦创办女校时,就提倡妇女解放、婚姻自由,鼓励苦妹子们“放足丫、剪短发”,“学文化、除旧俗,反封建、争自强”。
“向蔡同盟”的故事反应了革命青年在新观念影响下,主动打破封建礼法束缚,追求独立自由的精神,也发挥了打破旧习俗、树立新风尚的社会效应。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多年的奋斗历程来看,移风易俗不仅是优良革命传统,也是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的基层社会治理,特别是婚姻习俗中,出现了“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亟需重点治理的现象。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观完纪念馆,学生们纷纷表示感触颇多,立志要做移风易俗的推动者、支持者和实践者,为树立时代新风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