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一生行医,悬壶济世。乡村医生董国安从医50年,为弱势群体免费出诊46年,被授予“长沙县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不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他时刻准备着为病人服务。提起他,居民们赞不绝口:“他医术高,医德更高。”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志行”暑期实践团来到高桥镇金桥村乡村医生董国安的家中,了解他的家风故事。
精益求精严律己,诚信为本以立身

一生坚守,锐意进取。董国安是从物资匮乏的年代走过来的,见过太多人死于饥饿和疾病,这促使他立志成为一名医生,让百姓少花钱,看好病。为实现这个目标,董国安五十年来始终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他常常白天出诊救死扶伤,晚上挑灯苦读中医古书。他认为,当医生获得的不是利益,而是良心。在他的字典里,诚信是无价的。他用高明的医术救治病人,也用高尚的品质赢得病人的信任和认可。董国安一生勤勤恳恳、诚实可靠,五十年如一日守护着金桥村老百姓的健康。
医者仁心德为先,传训立规扬家风队爱人民,半条被子暖人心

优良家风,代代相传。董国安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在女儿小的时候就教导她中医知识,时常告诫她“学医先学德,做事先做人”。董女士牢记父亲的教诲,传承父亲的美德,如今也成为了一名医术精湛、医德服人的医生。
做人做事,以德为先。许多人慕名前来想拜董国安为师,都被他一一拒绝,他说:“凡事要以德为先,这些年轻人,应当去更广阔的地方,认我做师父,我怕会耽误他们!”家训如春风,从来德润心,五十余载过去,变换的是历经时光洗礼的容颜,不变的是董国安崇高的医德和淳厚的家风。
妙手回春治百姓,心系村民排万难
用心救民,舍己救人。董国安带着对乡村的深切情谊,许下“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承诺,自始至终肩负着守护乡邻健康的神圣使命。他深知,要想兑践承诺,绝不只是治病救人。他行医多年,不仅对村民的情况了如指掌,也从未出现医患纠纷,乡邻们得到过他救治、受过他资助的,不计其数。他的乐善好施、不计回报,使乡邻们对他信任有加,不甚感激。
采访结束后,“青马志行”队员表示,深受董家家训“学医先学德,做事先做人”的触动,感受到乡村医生的无私大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青年一代,要学习的正是这种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