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三尺讲台,一生心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用一颗真诚育人的心,为莘莘学子指明前行的道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最美家风。在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青马志行”队走访金桥老街村民,探寻优良家风家训,来到长沙县第二届道德模范曾美红老师的家中,聆听一堂鲜活生动的移动思政课。
采访曾美红老师
日行一善,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始终如一坚定信念
曾老师虽年过半百,但助人为乐的精神始终如一。“日行一善,尽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人”,是她的人生信条。
每每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她都慷慨解囊,默默奉献;每遇到他人有难处,总是想方设法为他人排忧解难。她尊老爱幼,贴心守护空巢老人,逢年过节主动探望;她热心公益事业,为村民修路修井出谋划策,造福乡邻。总之,乡里乡亲有任何需要,曾老师总是不辞劳苦,倾力付出。
用心关怀,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曾老师关爱学生,多年如一日的为残障学生“玻璃娃娃”吴某提供帮助,自费为他添置学习用品。她深情回忆道:“初见他时,个子还不到一米,由于身体缺陷经常受伤骨折,因此出现厌学、焦躁等身心问题。”于是,曾老师通过多次家访,了解吴某家中情况,引导他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并鼓励关心吴某的母亲,为她点燃前行的希望。曾老师还资助智障儿童袁某完成学业,孜孜不倦地教导他算数认字。她说:“当时让他读了四五次一年级,为的就是教会他算数,让他以后能够学会算钱算账,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在曾老师悉心教导下,袁某正经营着自己的地摊生意,基本生活有保障,还能主动承担当地残疾人协会的基础会计工作,让爱的火炬继续传递下去。
优良家风,凝聚村民共识,营造和美乡风
曾老师认为,她能够始终坚持做扶贫帮困的公益事业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与鼓励。她自豪地说,“我的丈夫和儿子都很支持我,只要是我想做的都放手让我去做”。多年来,她恪守职责、热心公益的行为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家人与学生。不仅仅是曾老师,在沿街走访的金桥村民家里,都有自己特色鲜明、历史悠久的家风家训,也正是家风家训的代代传承和广泛弘扬,营造了金桥村向美向善的浓厚文化氛围。
采访结束后,“青马志行”队员表示,深受触动,感受到一位扎根基层的人民教师的善良与博爱,更增强了他们未来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