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7月26日,学校2020年思政课教师、基层党组织书记暑期培训班在办公楼五楼视频会议室开班。党委书记肖湘愚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纪委书记李雪山,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陈灿军主持学习。学校各二级党组织书记和副书记、全体基层党支部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共百余人参加学习。
培训班现场 汪洋/摄
肖湘愚在开班讲话中指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思政课教师和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党的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传播者,教书育人的职责光荣且重大。要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和育人意识;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坚持思政课教师“姓马”“姓社”,打造一支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和党建队伍;要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以学科建设带动课程改革和课程研究,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提升育人效果。
肖湘愚开班致辞 汪洋/摄
开班仪式结束后,省委政研室城市处处长胡远志、湖南师范大学徐晨光教授、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王蔚、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争春、湘潭大学李佑新教授相继作了专题讲座。
省委政研室城市处处长胡远志作专题讲座 汪洋/摄
胡远志作了关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专题报告。他指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成就来之不易,这显示出党的核心领导、人民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支撑的巨大力量。面对国际国内出现的新形势、新局面,我们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发展形势,积极应对世界经济萎缩、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增大等因素带来的阶段性冲击。他还回顾了湖南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力举措,分析了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
湖南师范大学徐晨光教授作专题讲座 于文龙/摄
徐晨光围绕“新时代党建工作创新”的主题,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从哪里来”“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如果先进性和纯洁性丧失了,人民还会不会选择我们执政”“我们如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党建“四问”为引导,带领学员们深刻感悟了一名合格共产党员不断增强自身党性修养的重要性。
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王蔚作专题讲座 于文龙/摄
王蔚以“社会主义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为题,回顾了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的创新、改革和发展。她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球影响迅速攀升,不仅为世界经济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更为世界带来了崭新理论和务实方略,昭示了社会主义光辉灿烂的发展前景。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争春作专题讲座 于文龙/摄
吴争春以“抗‘疫’中的蝶变”为题,与学员畅谈了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道”“术”“效”,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进一步介绍了混合式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分享了教学互动、课堂参与的经验和成果。她认为,混合式教学是思政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必然产物,要遵循人才培养的“致知之道”、教与学并重的“育人之道”和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的“中庸之道”。

湘潭大学李佑新教授作专题讲座 于文龙/摄
李佑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题,分别从发展历程、学科内涵、研究方向、学位点建设、学位点评估和学科评估等方面介绍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学理支撑,更担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研、教学和学科建设,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政治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对于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学生群体及社会各群体思想引领作用意义重大。


学员分组研讨 汪洋/摄
专题讲座结束后,培训班学员就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政课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等问题进行了分组研讨。各会场讨论热烈,气氛活跃。培训班学员认为,此次暑期理论培训班帮助思政课教师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启发了思维、提振了信心,对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和深入教学研究大有助益。
据悉,本次为期5天的培训,学校思政课教师、教师党支部书记还将继续深入一线开展省情社情调研,并前往“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实地感受精准扶贫带来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