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点负责人宋俭教授应邀来我院作“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及其发展前景”学术报告。报告会在学院图书馆四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由思想政治理论课部主任钟奇江主持,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教师、会计系党总支成员和辅导员、工商系部分教师、2010级和2011级部分本科生共300余人参会。

宋教授主要围绕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发展前景、影响和制约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的若干因素两大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方面,宋教授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经历了三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1989年春为第一阶段,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初步展开和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提出的阶段。1989年到2007年中共十七大为第二阶段,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由停滞转到“积极稳妥推进”时期。2007年党的十七大以来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由“深化”回归到“积极稳妥推进”。在影响和制约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的若干因素方面,宋教授认为,主要有社会心理问题、利益集团的阻力、作为改革主体的执政党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集体共识、在法治国家里坚持与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如何解决既不搞三权分立,又能有效地实现分权制衡等理论难点问题。宋教授认为,宪政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选择。中国的宪政改革主要应当从体制内来推动,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应当站在建设的立场,从各个不同的方面着力,推动中国政治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宋教授的报告,视野开阔,史料翔实,观点新颖,旁征博引,论述透彻,意境深远,在坐师生们感悟深刻,受益匪浅。此次报告会的成功举办,对进一步推动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