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正德讲堂 |会计名家讲“厚生”的大学精神

供稿人:祝子丽 摄影:钟智勇 编辑:戴恩湘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30日 阅读:

本网讯1026日下午,值此我校90年校庆之际,为充分宣扬财院文化与大学精神,财政部“会计名家”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原校长伍中信教授来校作题为“厚德载物,惠及民生——厚生的大学精神”专题讲座。讲座由会计学院院长潘彬主持,全校近200名师生代表参加。

1698631273829063194.jpg

讲座现场

伍中信从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财院的文化和厚生的追求三个层面,深刻的阐述了厚生的大学精神,回顾了90年来学校发展历程和文化积淀,并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新趋势,总结了会计与财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鼓励大家要提升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文化精神盛宴。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上进一步强调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认为“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伍中信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如太极两仪思维讲求阴阳中和,阴阳之间具有相对性、变动性和合一性。实为虚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具体应用至教育领域,智慧为阴,知识为阳,应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文生态,大学教育应以智慧(道)为主,知识(术)次之,少讲些“是什么”,多教些“为什么”,让学生学会质疑,真正实现智慧教育。

伍中信对财院文化和厚生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校训为“正德厚生,经世济用”,《尚书·大禹谟》云:“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正德即为人之道,为而不争;厚生取使民众富裕之意。二者分别从虚实两个角度体现道心、公心和利他思想。财院前身为1933年创办的私立厚生会计讲习所,在当时的中国基本形成了东有立信、西有正则、中有厚生的会计教育格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108级阶梯示意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上有校鼎(阳),意味着思想上革故鼎新、言语上要一言九鼎、行动上敢于问鼎;间有跌水,上善若水(阴),蕴含水利万物而不争、水唯善下、百折不饶、能屈能伸、以柔克刚、包容接纳等意。校园内有圆形方孔钱、敏思石和慎行石,都彰显着外圆内方、思方行园、敏思慎行等人生哲理。

关于厚生的追求,伍中信指出,“厚生”精神(使民众富裕)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的战略目的相一致。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共同富裕之路面临新的挑战,智慧的差异将愈加显著。高校需要培养极具批判性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实现道与术相结合,以道御术,将人类从物质财富创造中解放出来,创造更多精神文明财富。

1698631307933072525.jpg

伍中信教授赠送书法作品

伍中信的观点深深吸引了在场师生,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全场掌声不断,笑声连连。讲座结束后,伍中信与广大师生进行了热情的互动,并向现场师生赠送了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