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伍中信:产权中国进程中的会计变革

供稿人:倪杉 摄影:何梓祎 沈雯雯 汪洋 编辑:李建梅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11日 阅读:

(本网讯)4月9日晚,“春天的故事:产权中国进程中的会计变革”主题学术讲座在二教学楼阶梯一教室举办,来自厚生国际教育学院与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师生聚集一堂,聆听我国财会界产权学派的奠基人和重要代表人物、财政部“会计名家”、湖南省财务学会会长伍中信教授的讲解。

1.png

伍中信在讲学中 何梓祎/摄

伍中信结合我国改革开放过程及党中央历年政策发展变化,剖析了其“产权会计”理论形成的研究思路。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产权主体(企业和家庭)成为市场主体,他把研究目光投向了产权与会计的相关性,推进会计准则研究,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始伊;1995年,国家继续推进企业“公司化”,努力把企业培育成为产权独立的市场主体,他开始研究财权与产权,提出财务主体与企业产权主体的相关性,进而研究债转股、国有股减持、管理层持股;1998年,他围绕公司制继续提出财务治理结构,并认为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2007年,国家积极推进把家庭(居民)培养成为市场主体,考虑到居民财产性收入偏少,党的十七大提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他也致力于研究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财务理论与方法创新,进一步提出优先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并率先提出了允许农村宅基地部分入市的建议。多年来,他一直紧跟时代步伐,形成了以产权、财权、民权为线索的经济体制改革与产权会计思想演进的研究思路,其“产权会计”理论目前已成为我国财务学的主流观点之一。

2.png

讲座现场 沈雯雯/摄

随后,伍中信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大家传授了“产权与会计”的相关知识,通过鱼鹰捕鱼、蜜蜂采蜜等鲜明典型的生活实例,将产权的功能与会计配比原则相联系,从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评价制度完善的标准,进而提出了产权最核心的概念“交易费用”,也是会计学终极奋斗方向。他提出“会计为产权而生,为产权而死”的观点,并说明了会计的本质就在于认定和解除“受托责任”。他通过阐述产权与文明的关系,从会计的基本职能出发解释会计的天职就是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并联系中式文明与西式文明的趋同,为会计学在社会文明中定位。

伍中信提到了其人生崇尚的“三个自由”,即身体自由、心灵自由、财务自由,也提到了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应当如何权衡,并呼吁大家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3.png

伍中信向学生赠予其亲笔书法作品 汪洋/摄

讲座结束后,伍中信与参会师生互动,耐心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并赠予其亲笔书法作品。

此次讲座给参会师生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引发了大家关于产权与会计的深刻思考,使其深刻认识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来产权与会计的发展进程和作为会计人肩负的会计与产权使命。大家纷纷表示,今后将在专业学习上秉承会计前辈们的求真务实创新精神,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