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切实加强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月13日至6月12日,会计学院开展了“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主题月”活动,活动期间举办主题报告、主题教研活动、主题讲座、主题研讨会等系列活动。
开展活动启动仪式暨主题报告会
5月13日下午,该院在第二教学楼2JO2学术报告厅举行“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主题月”活动启动仪式暨主题报告会。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会长谢志华、我校副校长郭国强出席会议并讲话,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处副处长邓永红、会计学院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该院副院长杨健主持。启动仪式结束后,该院院长潘彬作“《会计学原理》如何建成一流课程”的专题报告。
“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主题月”活动启动仪式暨主题报告会活动现场
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5月20日下午,该院各系(中心)组织全体教师在各自教研室开展主题教研活动,该院党政领导参加各联系系(中心)活动并与大家进行教学研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双一流”建设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科特色开展科学研究,加强新技术与相关学科的融合;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应与时俱进,要积极推动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审计学系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会计学系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邀请专家开展主题讲座
5月27日至6月4日,该院邀请北京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赵洱岽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宋国荣、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李青原教授分别作主题报告。
赵洱岽作主题为“一流课程的建设、应用及申报”的报告。他介绍了一流课程建设的现状和政策背景,系统阐述了如何依托信息技术开发富媒体微课、如何建设学生爱看爱学的一流线上课程、如何基于教材和慕课建设混合式课程等关键问题。他还强调,教师在申报和建设一流课程时,要做到教学目标与立德树人相融合、教学内容与思政精神相融合、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相融合。
“一流课程的建设、应用及申报”主题讲座现场
宋国荣作主题为“科技赋能会计数智化转型”的报告。他从“财务共享FSSC金课”“数据革新生产效率”“构建智能会计生态系统”等方面详细讲述了未来企业会计人才需求及教学改革的方向,鼓励教师培养自身设计思维和开发创造能力,主动融于企业和生活,致力于创新未来商业模式;谆谆告诫同学们要增强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建设能力,强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能力。
“科技赋能会计数智化转型”主题讲座现场
李青原作主题为“会计学科交叉研究的个人思考”的报告,对会计学专业当前发展状况、会计人才需求提升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他建议同学们牢牢把握在大学的时间和资源,在学习中汲取知识、在思考中开拓视野、在新旧场景和问题的变化上不断突破自我,紧跟时代脉搏,掌握大数据技术并将其运用到财经和会计行业中。
“会计学科交叉研究的个人思考”主题讲座现场
三位会计专家的主题报告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深深吸引了参会的广大师生。
开展主题建设研讨会
6月4日下午,新时代背景下会计类国家一流专业与课程建设研讨会在办公楼715会议室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会计学权威专家对会计类国家一流专业和课程建设进行指导。湘潭大学副校长刘长青、南华大学副校长陈国民应邀出席会议。我校校长刘长庚、党委副书记刘寒波、副校长郭国强,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郭国强主持。
专家们表示,专业和课程建设必须保持定力,坚守根本,找准定位,形成特色,坚持技术进步为人才培养赋能的原则,有效处理好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专业知识体系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融合问题;建议将专业应用能力、职业道德、批判性思维、创新创业能力摆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进一步优化流程、关注细节,打造具有财院特色的会计类一流专业和课程体系。
新时代背景下会计类国家一流专业与课程建设研讨会活动现场
通过“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主题月”系列活动的开展,该院明确了会计类国家一流专业与课程建设的工作目标与建设思路,并将在下一阶段以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为工作指引,以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开发、教学方法改革为主要抓手,倾力打造名副其实的会计类国家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推动专业教学实现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