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生

首页 > 新闻公告 > 优秀学生 > 正文

【正德好学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黄丹青的微光大爱

供稿人:供稿人:唐雄伟 边燕宗 吴小 供图:唐雄伟 编辑:李建梅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10日 阅读:

感谢校领导对红十字会事业的重视与支持,感谢学校培养出这样优秀学生。造血干细胞匹配成功率极低,黄丹青的善举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这是今年1月14日湖南省红十字会副会长王广宇一行我校看望慰问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黄丹青时的感言。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宣读被救助者感谢信,并向黄丹青送上慰问鲜花及礼品。

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姜新任(左)看望慰问黄丹青同学(右).png

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姜新任(左)看望慰问黄丹青同学(右) 唐雄伟/摄

黄丹青我校会计学院2020会计学(专升本二班的宣传委员,是一名正式党员,岳阳平江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平时喜爱音乐和画画乐于助人,积极参加义务献血活动他相信保持善良心,每个人都能够传递光芒。2016年,黄丹青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并采集了造血干细胞血样。2019年10月,黄丹青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南京患者配型成功,正式完成捐献。

据湖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谭孝介绍,2020年湖南省有100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目前,全国有400多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中一半以上是儿童。而中华骨髓库的对象中只有1万多例成功移植,缺口非常大。

长沙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姜新任表示,他们为高校准备了相关急救手册、主题培训,希望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和培训,以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

 11.png

喜爱音乐、热爱生活的黄丹青

近日,笔者对黄丹青进行了专访,了解到黄丹青是全国第9028位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以下专访记录了黄丹青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及心路历程:

 

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参加献血

黄丹青:我是在家乡完成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次献血。当时刚刚高考毕业,正好看到献血车,我就想做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没有多想,就去献了血

 

问:第一次献血什么感觉?

黄丹青:抽完400cc血后,护士姐姐还让我摸了摸血袋,温热的感觉让我感觉挺奇妙

 

问:怎么想到要捐赠造血干细胞呢?

黄丹青:当时献完血后,护士姐姐问我是否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我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中华骨髓库(即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是统一管理和规范开展志愿捐献者的宣传、组织、动员,HLA(白细胞抗原)分型,为患者检索配型相合的捐献者及移植相关服务的一家公益组织。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选择了加入当时血液入库的时候,想着“只是多抽一管小样”,也没想到后来真能匹配成功,更没想到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一位患者的一生

 

问:你捐献造血干细胞做了怎样的准备?

黄丹青:2019年 6月我收到红十字会的通知,被告知有一位白血病患者血型与我很匹配,可能后期需要我捐献造血干细胞,问我是否愿意

说实话,收到通知的时候,我的心情很复杂,有点纠结,有点欣喜,也有点难过。纠结是因为当时还不太了解具体捐献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欣喜是因为我能被匹配成功,能救人一命当然是一件好事;难过是因为知道有一位白血病患者,替他感到惋惜。

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刚开始我心理上还是有点挣扎的。一是因为捐献造血干细胞或多或少对身体会有一定影响二是我思虑为一位素未谋面的人付出这么多是否值得。我又上网查了资料,通过了解我明白了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非常非常低,只有渺小的十万分之一,而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是基本可以痊愈的我对自己说,如果这个选择不在我,我无话可说但是现在这个选择权在我手上,倘若我选择拒绝捐献,那么这么低的概率患者可能都等不到下一位匹配者了,倘若不救他(她),我可能会一辈子于心有愧我也曾想过,万一日后自己需要陌生人帮助有人愿意二话不说伸出援手我将会多么感动所以,我下定决心捐献造血干细胞

准备捐献之前,除了思想上的准备,还加强锻炼,从体质上积极努力去保证能够完成捐献。

 

问: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个决定你的家人是否支持

黄丹青:我是家中独子。父亲也是一名党员,每年都会进行献血对于的选择,父亲始终保持鼓励的态度。但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父母还是有一定顾虑我跟父母说,我已经查找了相关资料,了解到这种手术对身体没有大的副作用,没有失败的案例,完全可以放心。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让他们从思想、情感和行动上全力支持我捐献造血干细胞,我跟他们打了个比方:就好像是看到身边有人要跳楼,我可以拉他一把就能挽留一个鲜活的生命;如果我不伸出手去拉他,他就会死掉。父母被我说服了,但还是很担心。

进入手术室前,的父母放心不下全程陪同参加了捐献。我对妈妈说,如果我这次不捐的话,他可能等不到下一位捐献者,到时候我心里会很难过、很愧疚。

 

问:你捐献造血干细胞过程是怎样的?

黄丹青:首先我献的血要与患者匹配成功,然后红十字会征询我的意愿;在我作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后,要进一步配型,我还要进行全面体检;在多次筛选后我被告知与患者完全匹配等患者病情稳定确定移植时间后,我需要提前住院注射动员剂。2019年10月17日,我正式入住湘雅附二医院,并开始每天打两针皮下动员剂以及抽血化验,历时5天,10月22完成了捐献。随后,经过6个小时的抽血分离才完全将患者需要的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然后医务人员马上将造血干细胞带走飞往南京医生说从我抽的那一刻开始南京那边的患者就开始放身上的血,所以我这边一抽完,就要立刻造血干细胞分离并送往患者所在医院

 

问:住院那几天和捐献完成后,感觉身体怎么样

黄丹青:打动员剂那几天很难受,反应比较大,感觉骨头特别是脊椎那一块儿发烫,特别,当时在床上睡不着。捐献当天,上午九点便开始做静脉穿刺,从右手把血抽出来,到分离机里把其中的干细胞分离出来,之后把分离后的血从左手输入身体,相当于让身体里的血液循环了一次,当时整整在床上躺了五六个小时,印象很深刻。捐献之后的那几个月会感觉体弱、想睡觉,跟献血一样。手术之后经过一段时间慢跑锻炼,没有感到太多不适。

 

问:在整个捐献过程中,你有没有动摇过

黄丹青:没有,在开始捐赠之前就已经了解到,我这里开始动员,被捐赠者也在同步进行手术准备。我一旦放弃,患者将要承受更高的风险。医生告诉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那一天我就多了个在南京的异父异母的兄弟因为从今往后他身体里的所有血都是通过我的造血干细胞造出来的,他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跟我是一样的正是这一决定,改变了一位患者的一生,让我跟一位素未谋面的人从此有了这种奇妙的关联,我想这也是我出生二十多年来做过最有意义的事了吧。

 

问:收到被救助者的感谢信,你有什么感受?

黄丹青:很感动也很骄傲!其实过去一年来,我心里一直牵挂。因为通常志愿者在取干细胞的时候都会收到感谢信,我一直没有收到。那会儿还有点担心,不知道患者手术的具体情况。现在收到信,知道了他的近况,放心了。也是通过这封信,了解到受捐赠者是一名25岁在读研一学生。他在信中写道:“亲爱的恩人,您好!我俩素不相识,但我的身体里有着您提供的生命动力源,支撑着我继续人生路上的前行。我感激不尽!”这封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我是他黑暗里的光,这让我越发觉得当时所做的决定是正确的他人生最精彩的时刻才刚刚开始,当时患病对他的打击一定特别大。如果我的帮助能够让他继续走下去,我觉得是很光荣很骄傲的一件事。

 

问:你的行为对周围的人有什么影响?

黄丹青:我感觉这件事深刻影响了身边的亲人以及朋友们之前因为在长沙上学,离家里也很近,在父母眼里,我是始终没有长大的孩子。经过这件事情,他们也替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觉得我长大了,有自己的选择和担当。同学和朋友钦佩我的我的发小在随后的献血过程中加入了骨髓库鲁迅曾经说过“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说实话,我会有一点成就感。

 

问:有什么想对被捐赠者说的吗?

黄丹青:我一直觉得,自己从小到大一路走来特别特别幸运,不管是家庭环境还是周围的朋友,我都觉得自己很幸运,希望他也延续我这份幸运,快点好起来,一直坚强地走下去。

 

问:你是怎么看待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情?

黄丹青:我喜欢的动漫有这样一句话:相信奇迹的人本身就跟奇迹一样了不起。我希望更多的人相信奇迹并积极创造奇迹,能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递给面临生命威胁的患者一救命绳索他们有活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