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7月22日至28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来到韶山,开展以“探寻乡野,数字新途”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地调研活动,走好调研路,共促数字转型。

乡村振兴实践团与映山红志愿服务队在“碧玉小家”多媒体厅进行交流

7月23日乡村振兴实践团与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合影
7月23日下午,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来到韶山市阳光玫瑰葡萄园实地调研。此时园中的葡萄已进入最佳采摘时期,茂密的枝叶间,串串葡萄如珍珠般挂满枝头,果香四溢。据介绍,种植基地采用传统种植技术以及引进无人机喷洒和大棚技术,致力于培育甜度适中、果形优美、颗粒饱满的优质产品,并着力提升基地产量。该基地还聘请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借助专家实地指导和种植技术培训基地技术人员,进行试种、筛选、培育和推广,提升种植技术,并创建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向高标准、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变,打造乡村葡萄园的独特品牌。

乡村振兴实践团在如意村进行问卷调

乡村振兴实践团11名同学前往韶山车站农贸市场进行问卷调研

实践团进入银田村询问村民种植数字化程度
7月24日早晨,实践团来到韶山车站农贸市场,对市场周边及市场内的摊贩开展调研,收集相关信息。当天下午,乡村振兴实践团来到如意村,对当地农业生产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地农业数字化转型情况。

汤瑞仁女士给实践团队员们分享创业经历

实践团在毛家饭店前合影留念

实践团成员在毛主席铜像前合影

实践团成员参观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
随后,实践团走进位于银田村的韶山市宏发农林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黄桃基地、乡村振兴产业基地,聚焦农村企业,共促数字转型。
在韶山村,实践团首先前往韶山村毛家食品有限公司,了解公司创业经历、经营理念等。在韶山村村委会,实践团了解到,韶山村是湖南省著名的革命老村,主要以发展红色旅游业为主,但农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较低,农业发展面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产品价格低、销售困难等难点。

韶山村村党委副书记庞立民同实践团队员们开展座谈
为期七天的实地调研中,乡村振兴实践团还与韶山映山红志愿服务队座谈交流,就“农业数字化”等内容开展讨论,提出见解、收获相关建议。
实践团认为,通过实地调查,深入了解了韶山市农产品产业链生产的实际情况,切实感受到了数字化对农产品供应链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下一阶段,该实践团将结合整理调研情况,分析韶山市农产品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优秀案例,针对解决韶山市数字化转型驱动农产品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助力韶山市农产品数字化转型,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