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中信院长现场访谈活动大受学生欢迎
“你问我何时归故里,我也轻声地问自己,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因为七年前下雪日的一次“爽约”、因为微博粉友的互动建议、因为满足大家一睹院长风姿的呼声,12月22日,伍中信院长与财院学子相约冬至,以现场访谈的形式做了一场特殊的学术报告会——“一场游戏一场梦”。
当天晚上7时,二教学楼新阶一教室人气爆棚,现场气氛异常火热,除了所有的座位都被坐得满满当当以外,过道上、大厅后、讲台前、走廊外都被听众站满。这些听众一部分是本院的学生和教师,还有一部分是特地从衡阳、株洲等地闻讯赶来的伍院长的微博粉友。原定于晚上7时30分开始的访谈活动也因观众的早早入场而提前了近20分钟。
伍院长从他的求学经历、工作事业以及个人生活等方面侃侃谈起。1984年他考入安徽财贸学院,1988年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衡阳市国营豆制品厂做出纳。面对工厂简易的作坊以及扑鼻而来的酱菜味,他感到一种学非所用的苦闷和理想无处安放的压抑。不久,他毅然辞去工作,应聘到原湘潭矿业学院当起了一名会计学教师。在这所工科院校,没有导师指点,少有同事交流,但他坚守着会计学这块“麦地”,一头扎在会计学研究领域开始了漫长而卓有成效的探索。由于成果丰硕,1995年,他从本科“越级”跨入西南财经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财务学家郭复初教授,从事财务理论研究。1998年顺利取得博士学位后,又进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跟随著名会计学家郭道扬教授继续深造,成为了我国第一位财务学博士后。近年来,他共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先后出版个人专著5部、合著7部,主编、参编教材多部,8项科研成果获奖。由于他的个人表现和对会计学术的贡献,《光明日报》于2000年11月“名师剪影”作了专题介绍;《湖南日报》2001年11月22日以“用青春写就华章”进行了报道,并转载到中共中央统战部网站;湖南大学校报也以“年轻即是财富”为题作了报道;湖南省委统战部《联合》杂志以“云帆高挂,中国第一位财务学博士后的人生追求”对他作了详细报道。我国会计界权威刊物《财务与会计》于2000年推出的“迈向21世纪中国年轻会计、财务、审计学者第一方阵”中,他是整个方阵30位会计学人中最年轻的一位。其代表作《产权与会计》一书被《会计之友》誉为“中国会计学产权学派的奠基之作”,他由此成为了我国会计学产权学派的发起人和重要代表人物。
目前,除了担任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长一职外,他还担任着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湖南省委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财务学会会长,湖南省会计学会名誉会长,省总会计师协会顾问,中国会计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财务学年会共同主席,《会计研究》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编委会成员,财政部会计准则咨询专家,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主席等社会兼职。无论是从学,亦或是从政、从商,他都是成功的,体验到了活在“均衡点”上的幸福与满足。
他在报告中,诠释了“产权会计”的理论,“会计的根本使命是体现产权结构,反映产权关系,维护产权意志。”“会计为产权而生,为产生而死,为产权变化而变化……”。他还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入手,深入浅出的讲授了经济学理论,他巧妙地将经济学中“外部效应内部化”、“交易费用最低”的原则引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就业、情感生活之中,告诫广大莘莘学子不应虚度光阴,要珍惜时间,努力获取成功。
伍院长亲身讲述自己的奋斗历程无疑是一个鲜活的青春励志故事,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激起在座的青年学子无限向往和阵阵掌声;而精彩的演说更是让在座的听众享受了一顿丰盛的学术精神大餐,使同学们对看似枯燥乏味的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少同学当场表示,要奋发图强,勤奋学习,努力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报告会持续了三个多小时,除了演讲,他还与台下听众以及他的博友粉丝展开互动活动,回答了大家的提问,并亲自送上了自己的书法作品以作纪念。最后,他送给临近毕业的学子,也是送给所有学子一句话:“愿你们鹏程万里!梦在远方,路在脚下!”
(儒雅睿智的院长伍中信)
(火爆的现场)
(火爆现场)
(粉丝提问)
(伍院长众多的粉丝中不乏老师)
(院长赠送学生书画——“正德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