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正文
 
刘长庚委员呼吁:对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专业院校,加大支持力度!
供稿人:湖南政协湘声号 责任编辑:袁仕远  2020-05-26  点击次数:  

教育是民生之基。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部分提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等。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省委副主委、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校长刘长庚的多份提案中,他围绕高等教育,提交了“推动中西部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专业院校内涵式发展,凝聚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的磅礴力量”书面发言及1份相关提案。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大学管理者,我心中始终有一份为民情怀,今年我重点为促进高水平地方大学发展建言,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刘长庚接受湘声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u5fae信图片_20200526151136.png

多年来,刘长庚持续在全国政协平台上为推进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专业院校发展建言献策。

高水平大学一般是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有国家重点学科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或入选一流学科建设的大学。按照这一标准,目前我国共有223所高水平大学,其中118所为地方高水平大学、52所为中西部地方高水平大学。

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专业院校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中坚力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越好,地方高校就发展得越好。地方大学办得好,对当地发展也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刘长庚说。

“与中央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当地生源达到60%以上,毕业生选择在生源地就业的比例接近50%。”刘长庚认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就要做强各类高等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中西部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专业院校承载着区域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融合、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加快教育均衡发展等历史重任,具有不可替代性。”

为此,刘长庚建议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专业院校的支持力度。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u5fae信图片_20200526151144.png

刘长庚表示,在52所中西部地方高水平大学中,有11所进入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已得到了一定的财政支持。另外41所地方高水平大学中,虽然大部分高校已进入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但从长期来说,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还相对较小。他认为,与东南部等较发达地区相比,当前,中西部地区地方财政基础总体较为薄弱,这些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院校发展普遍受制于资金短缺问题,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十分必要。

刘长庚认为,通过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将为其师资引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推动我国中西部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专业院校发展更有水平、更有特色,充分发挥其在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谈及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专业院校的发展,刘长庚认为,应该构建更加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在生均拨款、学科和博士点评审、人才工程等方面要一视同仁,更加注重高校竞争的绩效评价,为地方高校提供更加宽松的办学条件和学科设置条件;加大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专业院校的自主权,促进特色化、内涵式发展,强化院系自主决策,从“大学办学院”转向“学院办大学”。

同时,刘长庚认为,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专业院校首先自己一定要努力,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为两翼,狠抓教学、科研、管理、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后勤保障等环节。

 



|
|
|
|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

网站访问总量:

©2023 湘ICP备18011312号-1;湘教QS3-200505000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