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迷彩的方阵中,他是英勇的战士;在青春的校园内,他是闪耀的星辰。从携笔从戎的热血青年到荣归湖财的军训教官,他用迷彩色装点青春,用橄榄绿铸就信仰;从一线部队的摸爬滚打到志愿服务的奉献担当,他以忠诚为剑,以奉献为盾,在祖国需要时挺身而出,在校园建设中续写荣光。

袁东升,男,2023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一班学生,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服役于武警新疆总队某部,属四类艰苦边远地区。曾先后获得武警新疆总队某部“战备训练嘉奖”“优秀新闻报道员”,校“军训优秀教官”“雷锋教导队优秀队员”“高校征兵宣讲员”等多项荣誉。
携笔从戎铸军魂,淬火成钢砺锋芒
参军报国,是袁东升从小到大坚定不移的人生目标。在军人长辈的熏陶下,他怀揣着对军人的崇敬和对国防事业的向往,渴望有一天能穿上军装,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大一职业规划课上,面对老师的提问,他毫不犹豫地说出“参军报国,卫国戍边”,表达了他到部队建功立业的决心。2021年秋,刚步入大学的袁东升满怀热忱报名参军,却因身体素质等原因未能通过选拔。这并未击退袁东升,他反而迎难而上,愈挫愈勇。此后,他积极开展体能训练,坚持保证每日运动量,通过日常长跑来增强耐力,通过使用健身器械来强化臂力,无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他还积极向体育专业学生请教体能训练的技巧和方法,持续夯实身体素质基础。2022年9月,经过严格筛选,再次报名参军的袁东升凭借过硬的体能素质,最终脱颖而出,如愿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

在新疆服役的700多个日日夜夜,袁东升克服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等重重困难,不畏严寒酷暑,不惧艰难险阻,用青春和热血诠释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40℃高温下,他负重30公斤开展徒步行军训练,挑战体能与意志;零下20℃,他在雪地里执行潜伏任务,眉毛和睫毛结上冰晶也一动不动;训练场上,他在尖刺密布的铁丝网下,以低姿、侧身匍匐两种姿势快速通过,手腕和膝盖上的血痕是他坚韧不拔的见证。尽管条件艰苦,但袁东升始终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铮铮誓言。


练队列、练体能、练作风、练胆魄……服役期间,袁东升主动学习部队各项技能,担任了部队新闻报道员,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下鲜活的军旅故事。他还报名学习军犬饲养,与军犬战友们结下深厚情谊。第一次获得“嘉奖”时,胸前的勋章让他无比自豪,那是他用汗水与热血浇灌出的成长勋章。


山河砺志卸戎装,经纬育人谱新篇
退伍返校后,袁东升充分利用在部队所学的新闻宣传知识,主动请缨担任学校军训宣传工作负责人。他巧妙地将部队的纪律性融入新媒体策划与传播,组建专业团队制作系列短视频。其中,“军训晨曦”单条抖音播放量突破10万+,创下学校军训宣传新纪录。



为加大对学校军训宣传队伍的培养力度,袁东升还精心制定了“迷彩宣传兵”计划。该计划通过摄影集训、文案特训、剪辑实战三轮培训,为学校输送了多名新闻宣传骨干,并打造出“军训日常”“战地快报”等特色栏目。2024年军训期间,他凭借出色表现获评优秀教官,同时还被评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雷锋教导队2024年优秀队员。



志愿服务显担当,赤子情怀暖人间
周末的晨曦中,常会看到袁东升背着理发工具箱外出的身影。他凭借在部队练就的“三毫米板寸绝活”,为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提供暖心义剪服务。他耐心询问孩子们的发型需求,还会模仿动漫人物逗孩子们开心,灿烂的笑容、温暖的话语,让原本害羞的孩子们逐渐放松下来。在为孤独症男孩的理发过程中,袁东升跪在地上半小时,轻声细语安抚男孩,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害怕,同时动作轻柔地为他理发。伴随着剪刀的“咔嚓”声,他用一把“小剪刀”剪出了“大爱心”。


袁东升的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多彩。他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用自己的力量诠释奉献之美,当滚烫的血液缓缓流入血袋,生命的希望也随之延续;开学季,他帮助新生搬运沉重的行李箱,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透露着对新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力求让新生更快地融入湖财这个充满爱与梦想的全新生活环境。

征兵宣传进校园,知行合一展新颜
“同学们,你们知道界碑的纹路由多少道刻痕组成吗?”在国防教育演讲台上,袁东升用这样的提问点燃同学们的参军热情。他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军旅故事,让越来越多的湖财学子们对军旅生活充满向往,渴望在军营中点亮青春风采、放飞青春梦想。在校级、院级宣讲会上,袁东升结合当前国防形势与青年职业发展规划,鼓励湖财学子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军营建功立业。他的讲述和分享备受师生好评,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参军热。

袁东升想对学弟学妹说:
当你们为论文焦头烂额时,想想喀喇昆仑的星河;当你们在早八课堂犯困时,想想界碑旁破晓的晨光。军旅生涯教会我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不可能”变成日常的坚持。愿你们在书山学海中永葆赤子之心,在人生疆场上勇担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