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8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厚生国际教育学院“文化心传心,青春恰自来”三下乡支教活动进入第四天,天空飘着细雨,却丝毫不影响志愿者们的热情。
当志愿者们走到学校时,一部分学生特意跑过来十分内疚地告诉志愿者们今天他们因参加当地大型活动需要请假,并承诺下午尽早回来上课,这个小细节让志愿者们深受感动。
早操课在室内开展,志愿者们给他们教了一套新的体操,学生们满怀热情,积极好学,以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状态开启一天的学习。上午的英语课上,志愿者们先带领学生们复习昨天所学的知识点,复习过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想学习新的教学内容,眼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志愿者们通过开展游戏的方式,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知识的传递。作文课上,志愿者们引导学生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进行写作,学生们把家乡的美和对家乡的爱化作文字,字里行间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上午最后一节课为社会百科课,志愿者们针对“海洋垃圾将何去何从”、“海水为什么是咸的”以及“人为什么会做梦”三个问题进行解说,之后还开展了两个简单的物理小实验,临近下课时学生们仍意犹未尽,不愿离开。

早操课

作文课

社会百科课
下午依旧以音乐课和舞蹈课开始。音乐课上,学生们积极配合志愿者们大声歌唱,一个个稚嫩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变成了动人的歌声。舞蹈课上,学生们虽然动作不是很协调,但仍然十分努力,相比昨天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音乐、舞蹈课后即为手工课,学生们需要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完成一个立体拼图,在拼图的过程中虽遇到种种问题,但仍然无一人放弃,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完成了拼图制作。手工课后进入文化交流环节,学生们向志愿者表演了当地特色的“苗族鼓舞”,舞姿刚劲豪放,恣意昂扬,时而轻快酣畅如山涧溪流,时而气势磅礴如江河奔腾,沉稳中透着灵气。

手工课

苗族鼓舞表演
一天的课程结束后,拾光志愿服务队照常开展总结分享会议,得出一个一致的感受:学生们都心怀感恩、渴望知识、努力好学,且不断进步着。这让志愿者们想起清朝诗人袁枚的《苔》,学生们犹如诗歌“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描述的一样,虽所处环境不佳,但依旧努力学习,争取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这正好契合此次拾光志愿服务队支教的目的:扩展学生们的知识面,点燃他们对梦想的渴望,从而绽放青春的光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时光易逝,拾光志愿服务队的支教时间进入了倒计时。在后面的工作中,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厚生国际教育学院拾光志愿服务队定能把握好最后的关头、上好每一节课,给此次支教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