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厚生国际教育学院>> 信息详情浏览
 
学海竞渡五万里 书山勤修二十天 ??我院财经国际化新课程体系与考评机制研修班赴美学习纪实
供稿人:符太浩  责任编辑:曾佳  2014-09-05  点击次数:  

     经国家和省外专局、省外侨办批准,在学院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精心组织下,我院财经国际化课程体系与考评机制研修班20名学员于2014年8月2日从长沙起程,自首都国际机场离境赴美学习,全体学员按时完成学业并顺利回国。

   该培训团主要由我院学科学术带头人、教授、博士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赴美学习内容涉及课程标准化建设、专业与学科建设、教学与行政管理、大学认证与教学评估等领域,培训学习形式主要有课堂听课、对口交流、实地考察等。为保证赴美培训取得实效,学院任命院长助理教授为培训团团长,邀请省外专局领导亲临学院进行出国前的预培训,培训团成员通过民主协商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班委会,并根据培训内容将全体学员分成学科专业建设、行政管理、教学管理与理论探索四个课题小组,充分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美学习期间,临时党支部和班委会指挥协调有力,培训主办方美国美中交流协会工作安排得当,全体学员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1409899632329.jpg

培训团开班仪式后合影。

   赴美培训团于当地时间抵达美国西部气候宜人、风景如画的海滨城市旧金山,走下飞机,学员们还来不及倒时差,只在酒店作简单梳洗即马不停蹄地赶往美中交流协会总部参加开班仪式,聆听由协会会长和副会长亲自主讲的第一堂课,并由此开始为期20天、内容极为丰富、节奏非常紧张的培训学习生活。

   在美学习期间,培训团成员按照规定的行程,先后抵达旧金山、洛杉矶、纽约三地,全程共听课12次(每次课3-4小时),走访不同类型的大学17所(其中旧金山湾区6所,洛杉矶地区5所,纽约地区6所),并与12所大学就财经类课程标准化建设、专业与学科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服务体系建构、大学认证与评估、高校财务管理与助学贷款、校际合作与交流等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全体学员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标。

1409899632454.jpg

与喜爱的授课教师合影。

   旧金山是本次赴美培训的首站,学员在这里住了10个晚上,培训团的主要听课任务是在这里完成的。以旧金山所在的湾区作为学习的大本营,是因为这里积聚了开展课程培训的三大优势条件——天时、地利、人和:旧金山地区是加州仅次于洛杉矶的第二大城市群,是美国西部最大的金融中心和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制造基地,拥有加州最为完备的公、私立教育体系和世界一流的名校;旧金山四季如春,景色优美,物产丰盈,拥有全美最适宜的人居环境;旧金山地区族群多样,文化多元,百姓彼此包容,和谐相处,尤其是该地自近代以来就一直是美洲华人最为密集的聚居地,其优良的教育资源和以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园为核心的创业环境,今天仍在不断吸纳无数高科技人才,华裔精英遍布于湾区各界,旧金山因此成为开展中美文化交流的理想之地。对于以财经类专业为办学特色的我院来说,“天时”有利于培训团近距离地考察最具国际化的融资、引人、创业环境;对于生活、工作在“火炉”城市的学员来说,能够避开长沙的酷暑,在风和日丽、花好月圆的陶醉中,拥有一份在学习上最为难得的心平气和的好心境;两岸三地不同时期融入湾区的华裔精英,构成了旧金山美中交流协会的骨干队伍,他们能够对初出国门、外语整体水平不高的学员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提供很多的便利。培训团成员充分利用旧金山的优越条件,以和我院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德锐大学作为主要课堂,在既有理论功底又有从业经验的“双师型”学术大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了“财经国际化课程体系与考评机制”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获得了由德锐大学和美中交流协会共同颁发的结业证书。

1409899632548.jpg

培训团成员获得美国德瑞大学和美中交流协会共同颁发的结业证书。

   在旧金山期间,学员还实地考察了由加州大学(UC)系统、加州州立大学(CSU)系统、加州社区大学(CCC)所构成的三大公立大学系统的办学情况,通过与UC系统的加州大学总校、CSU系统的东湾大学、CCC系统的恰波社区学院(Chabot college)等三所学校主管的交流,学员对三类公立大学的功能差异及关联互动有了详尽的了解。学员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参观了伯克利大学(UC)、斯坦福大学及其周边硅谷创业园,亲身体验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氛围和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创业环境。

1409899632626.jpg

我院师、生团聚在美国旧金山。

   培训团在旧金山学习期间,恰逢我院8位学生也在德锐大学参加暑期的培训学习。培训团利用在德锐大学学习的机会,主动与先期赴美学习的学生进行沟通。培训团成员与8位同学相逢于德锐大学举办的非正式晚宴上,师生在一起享用墨西哥餐的轻松气氛中,彼此共同分享在美学习的心得体会。在8位同学的结业典礼上,培训团全体成员认真听取同学们的专题汇报,并就相关话题向学生提问,进一步了解学生在美学习的情况。最后培训团团长教授与德锐大学校、院两级行政负责人共同给8位同学颁发了结业证书。全体学员还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德锐大学的学生公寓,一方面是为了了解美国大学的学生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也饱含了对8位同学在美学习和生活的关爱之情。

1409899632766.jpg

在赴美研修学生宿舍楼前留影。

,培训团搭机赶往位于加州西南部的洛杉矶,开始第二阶段的学习。洛杉矶是美国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纽约),同时也是西部最大都会,全世界的文化、科学、技术、国际贸易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虽然在洛杉矶只住4个晚上,但学员们利用短短三天时间走访了5所院校:集体参观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校园;与加州长滩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西方学院(Occidental College,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母校)的主管进行了交流,对美国大学教授的培养与考评、小型私立文科类大学办学定位有了详尽了解;前往具有天主教背景的洛约拉玛丽蒙特(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大学访问,该院文学院副院长Deanna Cooke博士介绍了“参与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学员对以往不太熟悉的、具有教会背景学校的办学情况有了新的认识;董仁周、刘铁明、陈继初等三位教授还专门拜访了美国法务会计专家、南加州大学会计学院的Ruben教授,对美国法务会计专业教育、职业发展和实务运用情况有了全面了解,Ruben教授接受邀请有意参加今年11月8日在我院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法务(司法)会计学术研讨会。

1409899632876.jpg

La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 学习交流。

,培训团搭乘美国国内航班自西向东穿越美洲大陆,到达位于东海岸的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纽约是一座世界级的国际大都会,市区住宿费昂贵,为节省成本,培训团成员住在新泽西州一家郊区酒店,这里虽然环境优美,但住宿、饮食条件非常差,每天往返纽约市区要花很多的时间。学员利用仅有的4天时间,参观考察了6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

1409899632970.jpg

Yeshiva University 访问交流。

   首站拜访的是建于1766年的新泽西州立大学,该校在美国公立大学中建校时间最长,目前是知名度非常高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在与该校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对方重点推介了他们的商业和科学硕士(MBS),双方对这一领域的合作均抱有较大的兴趣。第二站拜访的是具有犹太教背景的叶史瓦(Yeshiva University)大学,对方非常重视这次交流活动,学校和商学院两级主管及相关学科的教授共计十余人(含两位华裔学者)参与见面会。金融、会计、企业管理是该校的优势学科,而且这些学科还特别强调与法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其办学模式值得我院借鉴。但因该校犹太宗教文化背景过浓(本科学生上午以宗教内容为主),在本科阶段开展合作不太现实,双方意向性地提到师资互换的问题(主要是聘请对教授到我校工作)。第三站是顺道参观位于纽约市中心的常青藤名校——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双方虽然没有交流活动,但世界名校校园里的气场也给学员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第四站拜访顶尖级的私立大学纽约大学,该校职业发展中心女士向学员介绍了该中心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模式,这对我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很有启迪意义。第五站是到纽约市立大学曼哈顿学院了解社区大学的办学情况,并与对方四位副校长(分别主管教务、学术事务、学生事务、国际学生事务)共进午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实现了沟通的多重目标。第六站是部分学员在培训计划之外参观了一所美国军校。美国联邦政府不直接办教育,公立大学一般只有“州立”、“市立”等名目,基本上没有国立大学。美国的军事院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办学形式,它虽无“国立”之名但却为联邦军队所办。培训团有6位学员希望在深入解读美国公、私立大学办学模式的基础上,还能对其他类型的办学形式有所了解,在经团长同意后专程前往被誉为世界“四大军校”之一的西点军校参观。这次参观活动的范围仅限于陈列馆和部分开放的校区,但有利于学员加强对美国教育体系的全面了解。

1409899633032.jpg

聚精会神听课。

   赴美培训团的全体成员都是我院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的骨干,在美学习期间,学员们主动放下身段,快速完成由管理者到被管理者、由资深教师到普通学生身份的转换。学员之间也由同事变成了同学,彼此的称呼由僵硬的职务、职称改成了柔情万端的昵称、爱称,仿佛重新回到青春年少的学生时代。培训班所住的酒店离上课地点有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培训团每天安排一位学员值日,负责上车点名、上课擦黑板等杂务。整个培训期间,从来没有出现过因误点误车而影响学习的事情。课堂上,学员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每一堂课都留下了完整的文字、音频、视频资料。陈继初负责课堂录音,谢建全、陈建等负责摄影、摄像,每一位学员都收获了一大本学习笔记,欧雪银、符太浩等每天都对上课的笔记进行整理,尤其是欧雪银的电脑笔记几乎可以完全还原课堂的场景。学员不仅认真听,认真记,而且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一堂课下来,学员提问的环节往往要占到一半时间,学生老师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并都能从中受益。学员们还把这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带入与美国12所大学的对口交流中,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主动发问,虚心求教,所提问题针对性强,对方的解答对解决我院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有着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1409899633141.jpg

参观著名的伯克利大学(UC Berkeley)。

   在美学习期间,学员们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和学习空间转换的空余时间,走进当地社区,游览名胜景点,亲身体验美国社会文化,全面了解多样化的美国社会。但在丰富业余生活、享受域外美景的同时,学员们始终能够把持住“学习为主,休闲为辅”、“学习不能留死角,旅游可以留遗憾”的团规团训,重心放在学习上,以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著名旅游景点即使近在咫尺也能坦然割舍。一位年长学员曾经这样概括这次的美国之行:“到了旧金山,没有去看半月湾;到了洛杉矶,没有去看迪斯尼;到了曼哈顿,没去自由岛上会女神。”这番话语中虽然也流露出些许无奈,但更多的是对“以学业为重”的培训宗旨的坚守!

   当地时间,培训团成员准备启程归国。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大厅里,利用上飞机前的最后几个小时,团长召集全体成员,在美国的土地上最后一次开会,部署回国后的培训总结工作,除了要求全体成员认真写好个人总结以外,初步确定团队总结从中美文化差异、美国大学认证、大学治理、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课程评估、科研管理、学生职业规划与指导、教授评聘与师资培养、大学资金筹措与助学贷款、国际合作与交流等10个领域着手,力求撰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以供学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参考,以优异成绩迎接省外专局领导和全校师生对本次培训活动的评估检验。

   学员们普遍认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发展必须要走国际化的道路,而国际化的最初步骤是师生互换、课程和教学方法对接,希望学院今后能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走出国门,接受普世化的世界文明的洗礼!

下午,培训团学员跨越北极,经过漫长的13个小时的飞行,回到了阔别21天的首都北京。深夜,学员乘坐的CA1349航班如期降落在长沙黄花机场。回家的感觉真好!但学员内心最为期待的还是我院下一批出国培训师生的尽早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