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编辑:王跃军 发布日期:2025-09-10 阅读: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作为中共党员、中南大学管理学博士,陈春燕老师以因材施教的匠心、鼓励式教学的温情、产学研融合的实干,帮助学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一、精准施教:让课堂因学生而生动
“课堂不能脱离学生谈设计”,这是陈春燕老师始终坚守的教学信条。她会向学生了解学生们的真实需求与困惑来进行课程设计,当察觉到学生对抽象理论感到吃力、渴望更多实践机会时,她会根据学生学情对课程进行优化,增加实战案例。
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她倾注了极大的耐心与关爱,坚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教导学生“不要给自己设限”,帮助他们发掘自身闪光点,重拾学习的信心。这种充满“正向激励”的教学方式,让她的课堂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二、产教融合: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了让教育真正对接行业前沿,陈春燕老师在系内教授的带领下,主动对接数智转型企业、电商等优质企业。2023年,她在卢艳老师指导下共同创办了“数智营销工作室”,构建了“校企生”三方共赢的创新模式:企业在此解决人才与市场难题,学校在此转化前沿实践案例,学生在此获得宝贵的实战机会。
从企业项目的初步策划到营销方案的深度优化,她全程悉心指导。在她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功促成了多个校企合作项目,众多学生通过实战历练,获得了心仪企业的实习邀约,真正实现了从“纸上谈兵”到“带成果求职”的华丽转身。
带学生去企业汇报营销方案
三、竞赛科研: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对于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陈春燕老师更是倾尽全力、。在指导学生参与学术研讨会时,她与学生一同逐字逐句地打磨论文,反复模拟宣讲场景,帮助他们克服紧张情绪,最终在学术会议汇报台上自信地展示学术风采。
在备战学科竞赛期间,她根据每位学生的特长进行科学分工。赛前数月,她牺牲个人休息时间,组织高强度的模拟训练,对答辩的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比赛当天,当学生感到紧张时,她总能及时送上鼓励与点拨,成为团队坚实的后盾。最终,学生们不负众望,近两年先后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和一等奖荣誉,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她无数个日夜的默默付出。
带学生参加竞赛时留影
从教以来,陈春燕老师始终将学生的成长置于核心位置,在三尺讲台、在数智营销工作室、在激烈的学科竞赛赛场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赋能。她常说:“老师的价值,就藏在学生从‘不会’到‘会’、从‘纸上谈兵’到‘真刀真枪’的每一个转变里。”这份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与热爱,也让她收获了学生们最真挚的肯定,而这,便是她心中最珍贵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