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长江 摄影 张长江 编辑:刘港 发布日期:2019-07-15 阅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远辰志愿服务队在本次“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三下乡”支教活动中,决定开展一次以环保教育主题的课程,希望孩子们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变废为宝的手工课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促进其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从前期准备到反复试课,紧张一点点消退,从容与自信占据主导,短短半天的课程,输出的是环保理念与知识,收获的是感动与惊喜。
7月8日课堂伊始,进行理论知识讲解。老师通过海洋污染视频的引入,使孩子们了解到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不受污染的海洋,人类也因为食用海产品间接受到伤害,同时结合《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为孩子们讲述了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的分类。在解决校园垃圾问题中,孩子们积极发言。一位孩子讲到,应该在学校里放4个垃圾桶,分别装不同类型的垃圾。还有的讲到应该爱护花草树木。最后,垃圾回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养成节约资源意识。因此在课堂上的废物利用环节,就是让孩子们把平时忽略的东西收集起来,利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做成手链、相框、飞机、火箭、笔筒、秋千、风铃等装饰物。在最后的成果展示环节,孩子们不仅展示了成品,而且还向大家讲述了作品背后的意义。有的孩子用绿色代表环保,有的做出“福”字框,有的做出飞机,有的做出手链,有的做出坦克。在整个课堂中,孩子们展现出来的细心、用心、创新让我眼前一亮。
做“福”字的小朋友
听到小朋友的话,我心里一阵酸楚,也许每一位乡村孩子都希望家里的大人能够健健康康的陪伴自己,他们心里所期望的不是远远的梦想而是简简单单的陪伴。父母外出务工是乡村孩子的家庭常态,在城里孩子看来最平常的对父母撒娇和父母聊天,对乡村的孩子来说也许就是难得的幸福。我给不了孩子们父母般的爱,但是我希望通过我的课程孩子们不仅学会理论知识而且学会怎么样表达爱。
在课程结束后,有一位男生拿着手工作品站在门口迟迟不肯离开,我上前问原因。他看看了手里的手工,又看看了看我,才小心翼翼地说,“老师,我做了坦克,我希望世界和平。”说完他又飞快地走出教室。听到他的话,我更加觉得我的课程有意义了。也许我没有教给孩子们什么大道理,但是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都有一点点感想,这是我最大地收获。
认真做手工
本次环境保护课程让我看到乡下孩子们的热情、想象力与社会责任感。他们上课积极主动活跃,上课与课间纪律意识也非常强,最重要的是他们更能体会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而影响自己在家庭学校处理垃圾的行为。垃圾正确分类也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可以重复利用,在变废为宝手工课上,孩子们的作品象征的的意义是自然,是绿色,是和平与爱,他们赋予自己的作品新的意义与生命。
三下乡支教活动,对每一位参与者来说是一次崭新的体验,更是一场严格的考验。我希望开拓孩子的视野,引导他们发散的思维,让他们在小学的后半阶段对环保、科技、团队合作有新的认识与感悟,并记住这短暂的上课经历,成为他们童年美好回忆之一。
课程结束,高兴合影
接下来的几天,不是师与生的关系,而是互相学习,相互进步的历程,三下乡的意义与乐趣,在等待着我们一点点挖掘,慢慢收获。